咨询热线:13463792879

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首页>>新闻中心

案例解析: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缚,学会正确表达爱的需求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23   点击次数:1488

我是个结婚9年的人了,女儿也8岁读书了。老公是我原单位的领导,比我大10岁,以前没有感觉到年龄的差异,现在越来越感觉两人无法沟通,无论在生活细节上还是待人处事方面都无法磨合,这让我非常痛苦。刚结婚的时候他一直把我当宝贝一样哄着,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就再也不会这样了,每次吵架他都会声音比我响,脾气比我大,吵到要分手,可是等冷静下来又象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和我说笑,我是无法做出这样的转变,我要是生气就要生几天了,心里的怨气越积越厚,也就越来越没有好气的说话了,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他经常是以应酬为由出去,说家庭没有温暖,我就会老是产生那种既然你不需要我们就干脆分手的想法,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很不应该?很多次为了不让他出去我会以死相逼,我真的有忧郁症了吗?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夫妻不在一张床是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吗?我和他自从结婚后几乎就没有在一张床上睡过,有了孩子就是我陪孩子睡觉,他一个人睡,孩子都是我一手带的,有时想到这些,看见他对孩子打骂我就会火气很大。我该怎办?我想到以前就后悔,怨愤自己以前太年轻不懂事,轻易上他的老当了,他有过婚姻的还有个孩子的,虽然联系不多,以前没有感觉这些有什么影响,可是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不值,他连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不愿意告诉我,我真的绝望,我是不是应该结束和他的关系,虽然我自己也生病,但是我坚强我能过好自己的日子,他说自己的毛病无法改正了,难道我就要这样一直下去到老吗?太难熬了。老师给我个建议好吗?我是有心理问题吗? 婚姻,可以是人类所有关系中,最滋养人心,也最持久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是最令人失望,挫折和最具冲突性的一种关系。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情爱关系,基本上都是早年亲子关系模式的再现。当我们早年在缺乏父母关爱与肯定的情景中长大成人后,在夫妻亲密关系中就会越发的渴望得到丈夫或妻子的关注和肯定。当我们无法从婚姻关系中的另一方身上获得你早年缺失而今期望的爱和关心时,会更加重你早年的创伤体验,使人感觉到伤上加伤陷入困境绝望中。 从你叙述中了解到你老公是你原单位的领导,比你大10岁,刚结婚的时候丈夫一直把你当宝贝一样哄着,这些信息都呈现出你找寻伴侣过程中无意识是在找寻你内心完美有爱的理想父亲。结婚初期你也感受到了丈夫如父亲一样把你当宝贝一样哄着,丈夫也满足了你内心期待的好父亲形象。当丈夫不再围着你转时,你觉得你的梦碎了,本以为进入婚姻你希望从丈夫身上得到一点肯定和安慰,得到爱,得到呵护,可是这个“父亲”由于自身需要的爱与成人妻子的温情长时间无法获得时,他开始觉得家庭没有温暖,并以应酬为由去对外寻找他渴望的温暖港湾。所以你内心就会感受到像一个小孩很受伤,愤怒、无助、绝望,特别是等到丈夫离家出去以后,你内心里面的那个小小孩会体验到被抛弃的那种感觉。 婚姻的模式大抵有三种,成人对成人,成人对孩子,孩子对孩子。理想的婚姻模式是成人对成人,其次是成人对孩子。从你对婚姻情况的描述来分析,你们的婚姻关系更象是孩子对孩子的模式。虽然你丈夫在跟你结婚前已经有过一段婚姻关系并且有孩子,但他并没有从原来失败的婚姻关系中获得成长,甚至婚姻失败的深层心理原因他并没有了解到,也就无法从中获得医治和成长了。而再次与你进入新一段婚姻关系时就依然会重现在第一段婚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两个在内心情感体验上都如同未长大的孩子,这样孩子对孩子婚姻模式,在婚姻中呈现的问题会更多一些,磨合起来也会更困难些。因为,孩子往往不具备共情、包容以及理性对待和处理冲突的能力。 了解自己远比去深究丈夫是怎么了要有意义。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带动丈夫的正性改变,促进关系的良性循环。婚姻中许多的问题都源于原生家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原生家庭里的东西带入婚姻中,尤其是那些未被满足的爱与情感需要及处理关系的模式。当你了解到自己把完美父亲的形象投注到丈夫身上时,你需要从幻象中走出来,不再把自己当孩子,回归到成人妻子角色中,会有利于你们关系修复。其次是停止批评和攻击, 批评和攻击是伤害亲密关系的杀手。快乐的夫妻,他们也有冲突,但他们更懂得多包容,多接纳,多鼓励,多付出。冲突本身不会伤害关系,伤害关系的是处理冲突的方式,如果以抱怨指责攻击来处理冲突,那么注定会伤害关系。夫妻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一味抱怨和指责。

在线交流 
咨询电话
13463792879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