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463792879

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首页>>新闻中心

谋杀人类情感的首要元凶—付出感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3/9   点击次数:1678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付出感?

付出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补偿心理,但不代表这就是正确的。往往要顺着天意做事,逆着个性做人,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精彩顺遂的人生。在婚姻关系中,为彼此付出本来是件幸福的事儿,但度掌握不好,就会成为彼此的枷锁,成为婚姻的杀手。不应让付出感谋杀你的人际关系,全然的投入去爱自己身边的人,因为有机会为了自己热爱的一切付出,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其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付出感的种类,付出感有三种:

第一种,自我意识不够强者。这类人会在两性关系中过于依附于对方。比如经济上不够独立、情感上或者心理上过于依赖对方。一旦进入婚姻,容易完全放弃自我。

第二种,过于追求完美者。这类人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自己做了事情或者有所付出后,会希望得到对方相关的反馈。人与人相处,有一个"黄金法则",即你希望对方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对方。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人们按照"反黄金法则"行事,即你希望怎么对待别人,就希望别人也如此对你。如果得不到相应期望,就会大为恼火。

第三种,自我价值感低者。这类人属于"讨好型"人格,希望自己所做能使所有人的满意。这类人往往是自小没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察言观色、迎合他人成为他们的生存法则。因而,这类人主导性会比较差,容易盲从他人,丧失自我。对于"付出感"而言,你不能决定对方是否接受你的付出,但你可以决定是否要付出或者停止自己的付出。

在夫妻关系里,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如果一方太计较自己的付出,这常常会成为家庭幸福的隐患。

美剧《欲望都市》里的夏洛特,遇到了她眼里接近完美的男人。遗憾的是,那个完美先生是个犹太教徒,他的母亲去世时,明确表示,儿子今后一定得娶一个信犹太教的女人。夏洛特原本是虔诚的基督徒。考量再三,她决定为了爱情,放弃信仰,夫唱妇随,加入犹太教。但是,她心底的愧疚和委屈,并没有在她扔掉圣诞树的那一刻消失殆尽。复活节那天,她约了闺蜜,大家手忙脚乱地忙碌了一整天,准备了一顿犹太教复活节大餐。她满心欢喜地希望得到她的完美先生的夸赞。事实上,完美先生回家后也确实特别感动。但在吃饭的时候,他随手打开了电视看球赛。于他,这只是个习惯性动作。但夏洛特爆发了:我为你放弃了上帝,放弃了圣诞节,我花了一整天,给你准备我完全不熟悉的复活节晚餐,你却要继续看这场该死的球赛!完美先生从没见过夏洛特如此歇斯底里的样子,愤然离席。藏在夏洛特心底的付出感,让她失态地对着自己深爱的男人咆哮。爱情是生活中唯一美好的东西,可惜我们往往对它提出额外的要求。

付出,是因为爱;但如果一定要求回报,这份付出的情谊就打了折扣。

我家隔壁的一对小情侣,刚搬来不到三个月,两个人闹掰了,就又搬走了。

朋友过来玩,看人去楼空,说一定是这房子风水不好,不然怎么还在甜蜜期,就能分手。我笑,哪里是风水的问题。某天夜晚我聚会回来,看到女孩坐在屋子前面的花坛上,一只胳膊里抱着她的贵宾犬,一只手撸着猫,抽噎着。我关切询问,她抹着泪说,在等妈妈开车接她回去:“我跟男朋友吵架了,再也不要跟他住一起了。”她擦了擦泪,毅然决然。可没几天,她又回来了,抱着她的贵宾犬要来我家串门。一来二去,我们熟识起来。她跟我说,男朋友对她不错,工作也很好。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总觉得他对这个家,付出太多。比如:他赚的比她多;他得负责组装各种橱柜;负责两辆车的维护和保养;她不在的时候,他还得帮她照顾她的猫和狗;可家务事,还得平均分配。女孩很爱男孩,她做出了让步,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可是,两个人终究还是劳燕分飞。因为无论她怎么做,他还是觉得,自己承担的更多。女孩说:“我其实很感激他为这个家的付出。但如果他不是心甘情愿地做这些,这一切就没有了意义。”

爱情里最棒的心态就是: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场心甘情愿,我对此绝口不提。你若投桃报李,我会十分感激。你若无动于衷,我也不灰心丧气。直到有一天我不愿再这般爱你,那就让我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摧毁了他们的感情的,不是风水,而是男方太强的付出感。


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个人,要为这个家付出的多一些。或者由于能力大小,或者因为时间自由程度不同。

在一个家里,谁奉献的多,谁奉献的少,哪有绝对的“公平”。较真,可能就输了。可偏偏有人要较真。池塘和老公结婚已经十年,为了带娃,她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老公呢,由于事业刚刚起步,完全没有把精力放到家里。池塘一个人,拉扯大孩子,还要兼顾照顾老公。那几年,她过得很苦很难。她是一个优秀的妈妈,儿子的性格、习惯养成一流,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如今,老公的事业根基已经打牢。两个人买了别墅,花100多万给池塘买了她喜欢的车,孩子也送进了贵族学校。日子好了,池塘却没有原来开心了。因为老公天天忙应酬,没空陪她。池塘的意思是,公司规模差不多了,运转着就行。老公却一心想把公司做得更大。本来这就是思路不同,两个人商量一下,一方妥协,一切也就解决了。但问题是,池塘开始较真了。“这么多年,家里的事你管过吗?没有我,别墅能住的这么舒服?这里面怎么布置、怎么装修,都是我的心血!孩子你管过吗?没有我,你的孩子能这么优秀?你爸妈的生日你记得吗?哪一次不是我张罗着给他们买礼物,请他们出来吃饭?你就只挣个钱,我做的这些,是你工作量的好几倍!”

老公也急了:“从你辞职在家,公司的哪一单业务不是我亲自跑下来的?我天天压力多大,你知道吗?没有我,你哪能住上别墅,开上100多万的车?”两个人都认为自己对这个家的贡献更大。“他除了拿钱回来,管过家里的一草一木吗?”池塘说。“没有我挣的钱,她能在家移花接木吗?”老公说。原本幸福的一个家,因为他们俩的付出感,常常陷入冷战状态。

家,是需要夫妻共同经营的一个港湾。一对恩爱的夫妻,通常都是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一个家要和谐,前提条件是,两个人不管谁做什么,都不要有怨言。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觉得不值得了也有随时放弃的权利。而不是时时刻刻把“我为你做了多少,而你为什么不为我做点什么”挂在嘴边,这是赤裸裸的利用正常人类都有的内疚感进行道德绑架。一次两次也许管用,时间久了这种沉重的爱只会让人想要逃离。并且从你心理不平衡想要疯狂的索取回报的时候这段感情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

友情:

相对于爱情,这种强烈的付出感也在时刻谋杀着我们的友情。例如,你是否也听到过:

“上次那么冷的天我都陪你出去做头发,你今天晚上来机场接一下我怎么了?”

“每次聚会都是我买单,哥们儿现在手头紧你不会这点钱都不借给我吧?”

“看在你逃课我每次都帮你点名的份上,毕业论文你就帮我写了吧!”

遇到这样的朋友,我一般会满足他当下提出的要求,然后不再参与他之后的人生。不是我小气,只是我不想把交朋友这么真诚的事变成一场赤裸裸的交易,把为朋友做过的事都放在天秤上去称,一旦发现对方的回报缺斤少两便立刻狗急跳墙,翻脸无情。

我从来都不是这样的人,我也不想交任何一个这样的朋友。我对于朋友圈子的挑选一向谨慎而又严格,因为朋友是我们后天选择的家人,是要在我们父母百年之后继续陪伴照顾彼此的家人。

我认定了的朋友就会是一辈子的事,如果你没有通过考验或者半路撤离,我也不会把你在半夜哭着笑着只讲给我一个人听的秘密告诉任何人。我会微笑着和你告别,这是我们对走散的友谊最大的尊重。

亲情:

不过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相处下来发现大家不合适都是可以重新选择的,只有家人是无法替换的,可通常我们的父母就是付出感最强烈的那个人。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

“我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为什么你不能像隔壁家的小孩一样乖?”

“我为了方便你读书把家都搬到学校旁边去了,为什么你还是考不了前三名?”

长大后,这样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你要是坚持跟某某结婚,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孩子。”

“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我们老了怎么办?这个孩子真是白养了!”

“你要是还当我是你妈(爸)就安安心心做我给你安排的工作。”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父母发出这样的声音。无论内容是什么,其中心思想归根结底就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所以你一定要听我话。”

毋庸置疑,每个做父母的都是爱孩子的。可有时候,就是这种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爱让无数孩子不顾一切的想要逃离。

一个幸福的家,是人生最美的拥有。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要记得,一切付出,都该是心甘情愿。你若投桃报李,我感激欢喜;你若无动于衷,我也不灰心丧气。即使不能走到最后,也不要为曾经的付出耿耿于怀。因为一切,都是源于爱。少想“我为这个家做了那么多牺牲”,如果你觉得不值,那请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减少付出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停止让自己不开心的付出。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情是愉悦的;而为了维系一个家庭,因为觉得“应该这样做”而去做的事,往往会导致付出感加强。

希望你的付出感恰到好处,幸福也恰到好处。

                                             

芳心



在线交流 
咨询电话
13463792879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