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孩子学习不好,却是家长在作祟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25 点击次数:1610
一位孩子的父亲打电话来说自己的孩子十一岁,不愿意去上学,而且最近还增加了很多毛病和问题,家长都很着急,但却没有任何办法,求助于咨询师来获得专业的帮助。
按照约定的时间一家三口都来了。我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我请他们坐下来,父亲坐到了我的身边,母亲紧挨着父亲,孩子自己默默地坐在了旁边。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内心不禁一阵的酸楚:可怜的孩子啊!但我却不能表现出来。我需要慢慢观察,我请孩子的父亲说一下孩子的情况。孩子的父亲表现得很无奈也很急躁,他说自己为了这个家付出很多,自己在外地工作,每周回来一次,工作忙的时候一个月回来一次。回来后看到孩子做得不好就很着急,总是要纠正孩子的很多问题。但最近慢慢发现,孩子原来的问题和毛病不但没解决,反而增加了一些新的问题,学习成绩也下去了。自己就越发的着急,但越着急孩子似乎越不买账,更加的令家长失望。
在此时我看了一眼孩子,发现孩子的头已经深深地埋了下去。我又看了一下孩子的母亲,母亲皱着眉头,面向另一侧。此时我听到了父亲很鲜明的一个词,这个词使用的频率很高的,在我耳中已经打下了印记。他说:“这个孩子.......”我心里一震,他竟然不称呼孩子的名字,那么这个孩子是谁的孩子呢?我此时问了一句:“孩子叫什么名字呢?”父亲回答:”叫小强。”我说你叫一下孩子的名字,父亲一愣,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似乎又比较难为情。但父亲的诉说却停了下来,此时屋里非常的静,谁都不说话了。我决定等待。就这样持续了两分钟,孩子父亲终于说话了,这次的态度和口气显然改变了很多,他说他感觉到一些不对劲,但却不清晰,请教我是怎么回事。我却心情比较沉重。我很郑重的说:“你可能离孩子的心太远了些,不知你感觉到了吗?”
孩子父亲悟性很高,脸上的表情变得很惭愧,他对我说“陈老师,你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我为了工作,顾不上孩子了,只希望孩子能够更加优秀才好。我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身教胜过言传,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样板作用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感受跟父亲的态度和对待方式有很大关系。
此时我问了一句:”现在在您看来,孩子希望父亲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自己呢?”孩子父亲此时明白了很多,我决定一鼓作气,我说:“现在您想跟孩子说些什么呢?”父亲的确很聪明,悟性很高,他站了起来一边叫着孩子的名字,一边向孩子走了过去:“小强,我的宝贝儿子,爸爸知道了,以前爸爸对你的态度不好,没有给你做出好的示范。爸爸的确工作压力很大,但这也不是作为对你态度不好的理由。今天陈老师的点拨,我彻底明白了,我以后一定会改的,请儿子给爸爸一个机会好吗?让你妈妈来监督,你看可以吗?”
父爱如山。随着父亲的态度和语气的变化,孩子的头慢慢的抬了起来,在他的眼前,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爸爸。孩子的表情从迟疑到松弛,我决定此时帮孩子一把,我说“小强,爸爸今天来陈老师这里,就是想找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跟你有良好的互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善你们的父子关系,给你做一个好的榜样。他决定要做一个可亲可爱的父亲。你高不高兴啊?”孩子看着爸爸,孩子父亲随着我的话的引导抱起了孩子,激动的亲了孩子一口。这时孩子哭了,爸爸哭了,妈妈也哭了。
然后呢?紧接着,爸爸笑了,孩子笑了,妈妈也笑了......
时间到了,爸爸抱着孩子,妈妈挽着爸爸,走了......
望着一家人的背影,我也笑了!
陈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