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463792879

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首页>>新闻中心

溺爱是摧毁孩子未来的伤害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7/20   点击次数:1184

溺爱是摧毁孩子未来的伤害

刘兵

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为期六天的夏令营,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而且一走就是五天,孩子是年龄最小的营员,作为家长,我和爱人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担心。为了锻炼孩子,增加一种生命体验,我们还是选择了相信孩子的成长能力,勇敢放手。

对孩子的爱有多种形式,由此想到了一种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爱——溺爱。

溺爱本质上一种过度的保护和过度限制。这种双重绞杀的极致就是,孩子,最好你一动不动,我让你动时再动,我希望你怎么动就怎么动。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如果说,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并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心理学上说,孩子越小的时候,照料越少就伤害越大,但爱多了又是溺爱,溺爱同样会造成很多恶果,那到底应该怎么办?

一般我们认为溺爱也是爱,是一种过度的爱,但是细细解读我们会发现,溺爱其实本质是一种伤害。

溺爱中长大的人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1,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门;

2,躲在家中后,他们脾气很大,很容易对着父母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一些疯狂的例子我们往往可以从新闻中看到,而且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对父母进行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加,最后不是他把父母打死,就是被父母或亲人打死。

最受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故事强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谴责为“狼心狗肺”。  

然而,“狼心狗肺”中的因是什么时候的种下的呢?仅仅是长大后的挫折吗?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读一下:

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拿10米外的一个玩具,大人懂了他的意图,于是急走几步,将这个玩具拿给了孩子。

当一个大人这样做时,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如果只是偶然发生,孩子产生的可能是开心,但是如果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孩子的心中势必会产生愤怒。因为,相比拿到这个球的目的,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是他在运动,是他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他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切实地体会到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力量。

有时,这个过程中他会摔跤,甚至会跌伤,从而产生受挫感,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独自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假如一个孩子这样长大,他就会形成高挫折商,等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一旦遇到挫折,他不会有严重的受挫感,因为他相信自己最终会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假若是大人帮他拿到了10米外的球,也许他会开心,但他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些感受,大人很强大,而我很弱小,有了问题,自动会有人帮我解决,解决不了,我很愤怒,因为我的探索之路被打断了。

小孩往往会有各种尝试,自已用勺子,自己穿衣服,帮大人做家务。懂得真爱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尝试,让他们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选择。习惯于溺爱的父母往往看不惯孩子“受苦”或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己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事情。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即使理性上不知道父母到底在做什么,但他们会有感觉,他们会感觉到,父母其实看不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而是将父母自己的一些东西强加到了他们身上。所以,就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越觉得窒息

在严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离开家就会遇到大问题。在家中,他们习惯了别人替做事情,他可以颐指气使,但到了家以外,极少有人会愿意授受他的颐指气使,相反,什么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

然而,他童年的经历告诉他,他是弱小的,他做不了什么,要做什么,他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但是,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们恋爱吗?更不可以。

于是,这个孩子常常会产生受挫感。受挫感的产生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各种或大或小的受挫感,但正常长大的孩子会坚信,尽管遭遇到了挫折,他仍可以靠自己实现他的愿望,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则习惯以为,他可以靠别人实现他的愿望。在家以外,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个习惯了溺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靠自己实现他的愿望,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他切切实实地无法实现他的目标。

这时,他会渴望逃回家中,毕竟在这里,还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

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婴幼儿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已无法替他实现了。帮一个16个月的孩子拿到10米外的球是件简单的事,但帮一个16岁的孩子交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永远无法做到的事,而帮一个26岁甚至36岁的大孩子实现真正的价值感,则成了任何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时,这个大孩子的世界就会崩溃。

一旦崩溃后,他们容易对父母产生很大的怨恨。不过,这个怨恨其实不是现在才产生的,而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了,当父母非要喂他吃饭时,当父母非要替他穿衣时,当父母以安全的理由而限制他的活动时——这种怨恨就已经产生了。

他们的这种怨恨,如果从根本上而言,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现在经不起挫折,没法融入学校和社会等家以外的环境,这种苦果的确是父母的严重溺爱种下的。

我们常常把父母“做什么”当成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信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用我很喜欢的一句作为结尾;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让自己的孩子尽早的独立面对生活和社会,这样的爱才是伟大和成功的爱。


在线交流 
咨询电话
13463792879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