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463792879

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首页>>新闻中心

七年之痒与真爱的契机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6/3   点击次数:1615

七年之痒与真爱的契机

刘兵

七年之痒,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结婚七年或者恋爱七年了,今年要分手。如此看来,这七年之痒是有道理的。只是,为什么正好是七年,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有一种说法,第一个童年是6年,第二个童年还是6年。第一次童年是0-6岁。心理学认为,6岁的孩子人格结构和智力机构基本定型了。第二次童年,是恋爱、婚姻。七年之痒如此普遍,意味着第二次童年可能也是6年。

第一次童年,是命运,我们没有选择权。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和亲人,我们不能主动选择只能被动接受,正如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容貌。

第二次童年,我们有了主动权。我们选择恋人,选择结婚,选择分手——

第一次童年,我们希望自主,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父母。童年越痛苦,改造意愿就越强,但不幸的是,这些改造的意愿很少能被实现。

第二次童年,我们再现第一次童年实现过的美好,于是恋爱中的人常觉得像是“两个快乐的孩子”。同时,也会再现童年和童年未被实现的憧憬。童年越有问题,此时就越愿意改造恋人。倘若改造成功了,那仿佛意味着以前的命运也被改变了。

第一次童年,当我们“成熟”时,即人格基本定型时是6岁。做父母的多有体会,6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6岁的孩子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改造父母的愿望,他们学会了接受现实,接受“父母就是这样的人”这个事实。不过改造的梦并未消失,只是常常地压抑到潜意识深处而已。

第二次童年时,第6年时极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前6年,我们潜意识深处的渴望——改造父母、纠正童年的错误又被唤醒,我们把这个愿意投射到恋人身上,像6岁渴望改造父母一样渴望改造另一半,但到了第6年,我们再次发现,这是行不通的,我们得再次放弃这个改造的梦。

这时就会出现巨大的失望,我们的意志再次被命运嘲弄,这时我们常常惊讶地发现,这个最亲密的人根本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他(她)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事实上他(她)的确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你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她)头上,当你看到他(她)时,你看见的不是真正的他(她),而是你加诸在他(她)身上的幻想。他(她)根本就是另外一个人,而这恰恰是他(她)的真实存在。

正如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假如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的真实存在,并愿意接受彼此的真实存在,那么,一个新的、真实的关系就会得以建立,这个关系看起来不如6年前那么动人,但它更稳固,更牢靠,更有弹性也更轻松自如。假如这个关系发展下去,它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迷人。

我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处难。相恋时,其实我们没有和对方的真实存在打交道,我们是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与自己的幻想打交道,这自然比较容易。相处时,我们要看到彼此的真实存在,从而适当地放下自己,放低对对方的期待,如果做不到,那么与那个和自己一样拥有独立意志的人打交道的确更难

七年之痒是一个舶来词。好像是来自美国影星马丽莲梦露主演的同名影片。按照词义,七年之痒似乎很容易被理解为婚恋到七年才产生各种问题,一般常被理解为是审美疲劳。

不过仔细想来,七年之痒并非到了七年才出现问题。常常是问题早就产生了,但两人都在忍受,给对方也给自己留点机会。然而,到了第7年,实在忍受不了了。

其实无论是三年之痒、五年之恨,还是普遍的七年之痒,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令我们放下加诸于我们头上的幻象,从而看到恋人的真实存在。

看到了真实,我们就要做一个诀择;是继续幻想,还是和恋人的真实存在继续下去。假如继续维持幻想,那么这个亲密关系就只有瓦解。因为,我们知道拒绝改变自己,而渴望改变别人只能是一种幻想,所以他只能换一个人,继续幻想下去。

所以,当七年之痒真的来临的时候,不必惶恐,也不必沮丧,相反应去认识到它的价值,并接受自己和幻灭感,这种幻灭感是有价值的。只有当幻灭感产生后,接下来的相处,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相爱,两个幻影,不管多么迷恋彼此,都不过是幻影而已。


在线交流 
咨询电话
13463792879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