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好好活着是最好的怀念
前些天,一位朋友的父亲因为车祸住院治疗,准备出院时病情突然恶化,医生实施了手术,术后病人进入了重症监护病房,生命体征逐渐减弱,多种脏器出现衰竭,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面对这种情况,朋友的情绪陷入了崩溃,她不能理解眼前的一切,不能接受父亲即将离开人世的现实,恨不得与父亲一同而去。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任何人失去亲人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心理。这种心理,其实源自爱,是我们渴望与亲人同甘共苦,渴望永远和他们在一起的表达。
但是,这种“爱”,是出自我们自己角度的考虑。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忽视了重要的一点,至爱我们的亲人在离开我们之时,他们一定会祝福我们,希望我们好好的活下去,并且把他们命运中失去的那一部分,也能活过来。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这种爱,这种渴望。
爱一个人,总是渴望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渴望与他同甘共苦,但是,这个人突然去世了,我们怎么办呢?
通常,我们会产生两幻想:第一,我们容易想,如果我们做了什么,亲人就可以不死。第二,死去的亲人在那个世界很孤单,希望得到我们的陪伴。
因为第一种幻想,我们很容易自责。因为,当我们幻想“如果我做了什么”时,那事情报另一面一定是我们没有这么做。由此,我们会陷入深深地自责,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亲人的死亡而负责。
如果亲人是意外去世,这种自责最容易出现。因为意外就是偶然。一个人的命运似乎在一瞬间就被很小的偶然给夺走了。那我们难免会想,倘若我随便做点什么,打破了这个偶然的链条,他就不必死了。但是,我们没有做什么,那岂不是说,我应该为亲人的意外死亡负责?
这种自责,可以说是一种幼稚的自恋。因为我们夸大了自己的力量,却忘记了,决定死亡的是比我们远为强大的力量。
如果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去世后,我们一定会自责。这种自责,既源自我们的自恋,也是源自爱。因为,我们通常以为,爱就是同甘共苦,既然,爱人已经经历世界上最大的苦——死亡,我们是不是也要同样受一些苦呢?所以,当亲人离世后,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各种办法让自己生活长时期地苦一些,好像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他,对得起彼此的爱。
通常亲人在离开前会说一句话叮嘱或祝福:我走了,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这最后一句话很重要,有了这句话,我们的第二种幻想“死去的亲人在那个世界很孤单,希望得到我们的陪伴”就会打破。我们想追随死去的亲人的自杀或自毁的冲动就会大大的减少。记得这句话才是真的对得起他们,才是真正的爱。
我们很容易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和自己的幻想中,自以为死去的亲人希望我们怎么样,但却忘记了他们对我们真切的叮嘱。如果真是这样,那才是对爱的误解。
我想亲人在去世的时候一定祝福过我们,希望我们好好的活下去,把他们失去的部分也给活回来。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说过,死亡不是活的对立面。亲人走了,他并非是绝对的离开。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还驻留在我们心中,还留在家中,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要我们好好的活下去,也就相当于他的生活在延续,不是吗?
死亡不是人为能左右,但爱却是。我们看到了前者,也需要看到后者,后者同样是我们的命运。
我想这时候重要的不是劝解我的朋友乐观,而是希望他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相反应该回到现实中,他们肯定祝福过我们,记住亲人那些真实的嘱咐,这才是最重要的。
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