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青春期逆反的心理学内涵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们都脑仁疼,有的甚至到了一级备战的状态。许多家长都会觉得这个时期孩子不听话,做出来的事情常常跟家长在较劲和闹情绪,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你管吧,他跟你反抗,好说歹说都不听,油盐不进;放任自流吧,你怕他出什么事,惹个什么祸。社会那么复杂,孩子那么单纯,整天提心吊胆,一心盼着她们顺利地长大。
01
当孩子到了青春发育期,内在独立意识已经觉醒,他们身体成长已经向成年迈进,心理还处在半成熟期,既想自己有独立的人权和自由,而遇见挫折时又希望得到长辈的支持、鼓励和理解,这是青春期孩子正常成长的过程。家长所做的是放手和有利的引导,孩子受挫时及时给予抚慰和鼓励。
有些家长处在过去的对孩子的管理经验中,当感觉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很不适应时,就想方设法去改变孩子,回到以前能把控的状态中,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感觉孩子逆反,越想管制,越感觉失控,最后,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在夫妻关系和谐、平衡、民主的家庭,孩子出现轻度逆反,通过家长的逐步放开和支持,孩子可以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在孩子和家长关系纠葛多一些的家庭,家长和孩子也会通过咨询和心理辅导,得到很好的矫正,孩子也会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而有一些孩子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打架,辍学,打工,离家出走,断绝沟通;有的甚至殴打谩骂父母;有的孩子功能萎缩,和家长粘合在一起,到哪家长都得跟着。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早就出现了问题。
02
前几天,有夫妻俩带着孩子来到沧州明轩心理咨询中心,男孩子刚上初一,在学校是差等生,和同学打架,多次被叫家长;孩子还在家里拿钱给同学花,可能数目不小吧,家长很气氛。未经孩子同意,家长强行给孩子转学了,意在躲开那些不好的同学。家长陪读,代价很大,结果半年后,在新学校不适应又转回来了,没上几天学,又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老师叫家长,孩子悄悄辍学出去打工,切断了和家长的联系,家长联系不上,后来找到了,怎么劝说都不想去上学。家长说,打过也骂过,也耐心沟通过,没用,就是不去上学了。
进了工作室,孩子不说话,都是妈妈在说,责备,教导,否定,辱骂,孩子没有反应,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就能看出,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地位上的平等和该有的尊重。孩子没有对家长的信任,心里的那扇窗,早就关闭了。
孩子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所以做什么也不会和家长商量,出什么事,都不愿意跟家长说,因为在外面受伤受气只能伤及皮毛,无非是忍一忍就好了,最难以接受的是亲人对自己的否定和羞辱,这些心理上的伤害是内伤,内伤会让自己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绝望,看不到未来。
还有些家长,因为劣质的夫妻关系,家长把情感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照顾超过孩子的需要,本来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包办了,看似家长对孩子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实则是家长对孩子情感上的依赖,依赖就会产生控制,在生活中什么也抓不住的恐惧就像溺水的人总要用力抓住救命的稻草,抓住孩子,心里就不恐慌了,而不去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恐惧和需要。
03
有这么一对夫妻,结婚不久就吵架,谁都不服谁,一年后,儿子凡凡出生了,凡凡的出生并没有消除两人的战争,妈妈把心中的愤怒、不满和委屈,常常叨叨给孩子听,语言中也有对孩子父亲的指责和否定,孩子大些了也有意疏远父亲。
这样,母子的关系更加亲近,母亲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儿子对母亲的话也是言听计从,乖得很,在这个家庭中,父亲常常感觉是被孤立的。
凡凡上初中了,回家不再像以前,什么事都和妈妈说,常常是关上门,自己一个人写作业,听歌曲,放学了也常常和同学们玩到傍晚回家,妈妈心里空落落的,问这问那,表现出关心和担忧,妈妈问多了凡凡也表现的不耐烦。
终于有一日,母子俩爆发了战争,妈妈禁止孩子放学打球,希望他快回家,孩子没有听妈妈的,放学仍然和同学在学校球场玩,直到天将傍晚,回到家,妈妈实在控制不住多日的怒火,一巴掌打在孩子脸上,孩子愣住了,继而转身冲进夜色中。
找到孩子,妈妈给孩子道歉,可是妈妈仍然限制孩子的各种事情,主要还是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担心跟着玩学生学坏了,孩子上初二了,学会了吸烟,经常旷课出去玩,学习成绩也滑下来了,父母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只好带着孩子来做心理辅导。
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有他自己的人际交往,有自己的青春玩伴,有权利安排课余活动,他们有他那个年龄段的快乐,我们该欣喜孩子成长了。拒绝家长事事安排是孩子由情感上、生活上对家长的依赖走向独立的一个正常过程,家长是该放手就要放手的时候了,而恰恰是家长,出现了逆反,接受不了孩子的独立自主。
04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夫妻不和谐的家庭中,谁都想争夺家庭政权的制高点,一方占据了制高点,另一方为了心理平衡,就会有意识地和孩子或者其它成员形成联盟,与另一方抗衡,以此来达到心理的平衡,并且把情感转移到孩子身上,形成对孩子情感的依赖。
孩子小的时候,对看似弱势一方会表现的顺从而又同情,等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要求独立了,家长感觉到了失去的恐惧和失控感,想方设法干涉孩子的选择和自由,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其实是控制,孩子要求权利和人格独立的挣扎中,家长就给孩子扣上逆反的帽子。
在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夫妻不去面对自身问题,不去改善亲密关系,而逃避关系的最佳方式就是将专注力和全部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关注孩子能有效地掩饰了亲密关系的不足,孩子也成为弥补家长精神缺憾的工具。对于孩子的事,夫妻双方基本还能在意见上达成一致。
更有甚者,意识上是心疼孩子,照顾孩子,而为了能让孩子跟自己绑缚在一起,潜意识里弱化孩子的社会功能和生存本能,让孩子根本就离不开自己,以达到对孩子的极端控制,填补自己内心的匮乏和对未来的恐惧。
孩子出问题了,一定是夫妻关系有了问题,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稳固的核心,核心偏移,重心改点,这个点转移到哪里,哪里就是重灾区。核心漏洞,不及时修补,关系会走向瓦解。
家长要有意识地成长自己,调节夫妻之间的关系,即使关系不能调和,也要注意和孩子之间的界限,别让你的情感依赖,变成孩子青春期的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