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
求肋人是一个22岁男孩子的大姑和父亲。大姑说,“孩子现在天天在家上网,打电脑,不与外界交流,也不外出找工作。孩子的母亲一年前因为网络聊天和别人跑了,现在孩子和父亲一起生活,日子不像日子,俺可愁死了”。
在大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沧州市效某村。家里看起来很久没有收拾过了。孩子的父亲。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个头不高,很朴素。
“看见了吗?这都10点半了还没起床了,你说能不生气吗!”父亲说道。
大姑进到孩子的床前,“小刚,我给你找记者来了,老师也来了,你快起来,让人家看看,快点啊”。
坏了,心理咨询可不是这么做的,一种不顺利的预感马上涌上来。
一床看起来很久没有洗过的被子下面鼓出一个人形,孩子把头蒙的很紧。被子里传出弱弱的声音“我没病,我没事,我睡觉了”。
显然,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因为它首先违反了“不求不助”的基本原则。我们没有办法应一个人的要求去改变另一个人。课堂上,我经常和同学们讲,“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醒的人”,而今天一语成谶。
“你说天天这样,我能不生气嘛,有那么大的孩子天天不找工作,光上网的吗?他妈妈跟别人跑了,他又天天这样,我推看不惯了,我太寒心了——”外边传来父亲的声音。
大姑说,“孩子他妈妈是个外场人,爱说爱笑,爱打麻将,就是爱玩。俺家兄弟呢,人老实,不爱说。自从媳妇跑了,对他打击不小,这爷俩儿也天天不说话,一说话就打”。
话没说完,眼泪已经流出来。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前题,就是弄清事实,不猜测。
“孩子天天上网在做什么?你们了解吗?”我问道
“我觉得他就是玩,不过他说,他在网上做买卖了,说还挣钱了”父亲说。
“如果孩子真的是在网上做生意,而且真的挣钱了,您怎么看?
“如果,要真那样,那不好了吗,说明他还有责任感”。
我说,“看来,你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沟通了,您并不知道孩子上网在干什么,只知道孩子在上网,而且如果孩子可以用上网就能轻松的挣到钱,您对上网的行为还是认可的”。
“——也是”父亲犹豫了一下。
在下面一小时的时间里,父亲对孩子,对前妻,对时代,对网络表达了相当多的不满甚至怨恨。我在听,这个男人已经积蓄了太多的报怨,现在他需要找到一个出口,对,宣泄。这也是治疗工作的一部分
对于这个家庭而言,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现实的困难加上个人性格特质,造成了现在当事人的困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到问题的关键环节,父亲就会顾左右而言他,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开始弯弯绕,兜圈子,如果再这样绕下去不会有进展。我想必须使用面质技术了。面持是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我们很理解您的心情,也能体谅您的不容易,但是我看到您总在关键问题上推脱责任,总想把你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你想过改变现状应该做些什么吗?要改变现状您觉得应该谁先行动?”我说
“当然是他了!我就是看不惯他天天打电脑——”又是连珠炮的一串抱怨。
既然不是正规的咨询,也不能按套路出牌了,来吧,直接上吧!
“其实,恰恰相反,我觉得首先应该改变的恰恰是您”。
“现在谁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是孩子吗?不是。是您。孩子已经缺少了母爱,他所有的期待和寄托都在父亲身上,他在看我的父亲会怎样做,会如何面对困难。而父亲做了什么了?只有天天的抱怨、指责和各种对自己的ˋ看不惯ˊ”。
当你带着“看不惯”的标签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别人也会“看不惯”你,所以沟通就会有情绪,就不会有好的沟通结果。
“那我怎么办?”父亲问
“办法很简单,只要你做到就一定会发生变化,你愿意尝试吗”
“愿意”父亲说。
“把你贴在孩子身上,看不惯,的标签撕下来。换一个词来描述你对孩子的态度,你会说什么?”
“嗯——那就改成,‘看得惯’吧,呵呵”
“好,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试着带着,“看得惯”这个信念来和孩子交流,注意不要总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带着接受孩子现实的姿态去沟通就好了,不必考虑结果。”
接下来,我使用“空椅子”技术,让父亲尝试着和孩子用平和的语气沟通,比如,早晨孩子起床的语气,中午叫孩子吃饭的语气,父亲尝试了几次。
对于父亲来说,当下做好自己真的比改变孩子更重要。对于孩子来说,爱是治愈所有创作最好的办法。
人都是有感情的,何况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语言背后的信息,比如关心,体贴或指责、厌恶对方都是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的。
家庭是一个系统,当一方发生变化时,一定会影响到其它成员。正所谓。我是一切的根源。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没有针对孩子开展工作,并不代表这个孩子没有问题,只是当下问题解决的着力点在于父亲。改变现状的动力源永远在寻求帮助的人那里。
人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生理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当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相匹配的时候,我们就是正常状态,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自我认知都有差别,过度自我授受或自我拒绝,自尊心过强或过度自卑,盲从和过于自我都不是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