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从优衣库事件再看艳照制造者们的心理
近日,优衣库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不禁令人想起了最早轰动一时的艳照门制造者陈某。从道德的角度看,有人认为陈某和女星们应该道歉,有人则认为看了照片的网民们应该自省。从法律的角度看,陈某的律师宣称陈某拥有这些照片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我最想知道的是,陈某为什么要拍照。
尽管有消息称陈某是摄影发烧友,部分照片用了准专业相机,但显然这些照片谈不上是作品,他显然没有从美感的角度出发去拍照,而是从纯记录的角度拍摄。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可能答案有许多种,而最准确的答案自然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其实,在一首歌曲《即影即有》中,陈某已透露了自己爱自拍的秘密,同时也透露了他为什么会钟情于自拍的原因。这首歌的歌词中写到:“如相纸把现实替代而色彩并未残留太耐,不要答案但要知快门无声记录片段会比爱长情”这段歌词显示陈某之所以把性爱过程拍下,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记录片断”比爱更长久,更恒定。
这可以理解,因为谈恋爱是最累的一件事情,对方的心思很难琢磨,并且爱注定是一种冒险,对方总有可能会离开你。但是,照片是不会的。
我们看到艳照门照片中,只要有陈在的,多有一个特点,他对拍摄很在意,有相当的一部分注意力不在性爱上,而在拍摄本身上,要么他手里拿着DV,要么是他对着镜头做姿势。
这个特点显示,陈某的确对记录性爱行为有极大的兴趣,甚至这一兴趣有可能会超他对性爱本身的关注。这一特殊兴趣的背后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那么,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陈某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但一直没有向他明说,他只是纳闷为何很少见到父亲。他14岁时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因而觉得被欺骗,从此以后对人深有戒心。
此外,他也坦言入行前有过5次恋爱经历,15岁时便有一个女友,相处八九个月,天天都在一起,但突然有一天女友告诉他,她与他的一个最好的朋友发生了性关系。
遭遇亲情和恋情的背叛,这种经历想必会令他对亲密关系彻底失去信任,这想必也是他不愿再“为任何人等待”的根本原因。
事件发生后,有人表达对陈某的羡慕,其实这种艳羡,是一种误解。生出这种羡慕的人,以为陈某这样是很幸福的,但殊不知这种行为的背后更可能是痛苦。
亲密关系的指标有广度和深度。广度,即拥有过多少人;深度,即和一个人的关系究竟深入到什么地步。男人更容易渴望拥有很多异性。然而,有过太多性关系的人,他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感会瓦解。国外对多种滥性行为的调查都发现了这一点。
同时,陈某的故事也显示,一个滥性的人,很可能是先丧失了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感。这样的人,不敢再去深爱一个人,甚至不敢再珍爱一个人。从此以后,他对亲密关系的尝试的渴望,转向了对亲密关系的广度的渴望。
这种人生的童年经历值得同情,如果成年后人格不能得到健全发展和及时修正很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