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
打字、语音、电话:300元/小时;
面询:300元/小时。
按疗程咨询:在线咨询一疗程1600元,6次咨询;
面询一疗程2000元,7次咨询。
高级私人心理顾问:10000元/年。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讲座1000元/小时。
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人成长。
案例督导500元/小时。
企业员工心理救援,员工内训潜能开发,价格面议。
无人回应比死亡更可怕
刘 兵
近日,新闻报道,毕节一个家庭的四名儿童喝农药自杀,这太虐心了。几年前,毕节也曾发生类似事情,五名流浪儿冬天,在垃圾桶取暖,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此前,我也将这些事情和贫穷联系在一起,但最新发生的这起惨案,让我对这一视角有了怀疑。
事实显示,其父母要负重要责任:1、母亲已离家出走;2、父亲有严重的暴力;3、或许比暴力更糟糕的是,父亲也离开这个家,联系不上了。(说或许,是因为也许暴力造成的阴影,更胜于父亲离开。)
这四个孩子,是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代表。关于留守儿童,网上有这样的习惯性说法:贫穷,所以大人必须出去打工;出去打工,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政府解决不了贫穷问题,所以,政府负主责。
我们不妨做个探讨。首先,我认为贫穷不是主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人养育孩子的奇怪方式,好像不管怎样都要把孩子特别是婴儿,养得像“弃儿”一般。即,不管家庭条件怎么样,孩子就是不跟在父母身边,而常常放到老人那边。
其次,给老人养还是最好的,因为老人容易溺爱孩子,而很多人的回忆是,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美好回忆,但一回到父母身边,噩梦才开始。但是,不管老人对孩子多好,这都意味着孩子遭遇了被抛弃的经历。并且,老人通常要带多个孩子,这意味着,你不可能获得父母那种爱,而且心里上仍然是有寄宿感。
夸张的如福建一些地方,他们习惯让孩子从小就跟各种亲戚带,就是不让孩子长期和父母在一起。譬如有的富有家族,谁有空就谁带孩子,于是大家开车将孩子送来送去。这意味着,孩子没有稳定地跟一个养育者。
必须知道的是,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有质量的爱,不断的变换养育者,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再次,也许是最重要的,即便孩子身边有养育者,养育者对孩子的方式也有种种问题,如毕节屡屡爆出的虐待孩子的新闻,反映了很多问题。
对婴儿来讲,这是极其可怕的经历。对于婴儿来讲,如果身边没有人陪着,那意味着,他时刻都处于地狱中,甚至,他时刻都是在和魔鬼打交道。
用稍理性的话来说,即精神分析的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
我想,杀死毕节那一家四个孩子的,就是这种绝境吧。虽然老师和社会对他们有回应,但那无法替代父母的。母亲消失了,父亲电话也打不通,而很可能的是,他们心中从婴儿期就一直活在这种绝境中,他们受够了。
为什么要让孩子处于这种绝境中?为什么必须去打工?
我想,比贫穷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个国家,可能每个地方都有这样一种主流思维——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
我们总说,东方文化更重视家庭,这种重视体现在哪儿了?或许,主要是体现在裙带关系上,即,家庭是用来构建权力关系,而在社会上更好生存的,至于爱,不重要。
学了心理学,我明白,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的基础,是因为爱的匮乏。虽然条件不好也可以导致一定的自卑,但这远不如爱的匮乏作用大。
爱是无形无质的东西,相对于它,我们社会,更在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有调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国外有一个调查,他们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是什么,结果都用了“勤劳”一词。
农村里的壮劳力出来打工,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忙着上班,亿万富豪们也多在拼命,但是,我们真的要去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我常有这样的想象——或许,大多数人中国人都是孤岛一般,只能用脑袋和语言与别人建立一些可怜的链接,而感觉和情感,或者简单说是心,是关闭着的。每个孤岛,都是在严重缺乏回应的家庭中长大,我们也由此构建缺乏回应的社会与国家。等我们做了父母,又将“无回应之地的绝境”,传给了自己孩子。
大人一旦关上了心,就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活着,将生命延续下去。但孩子,他们的心还没有关上,无回应之地的绝境,或许直接会杀死他们。
事实证明,毕节这四个孩子,他们不是死于贫穷,而更可能,是死在无回应之地的绝境中。